三昧.普洱茶

标题: 2009年第一次品茗活动茶评专区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十年尘梦    时间: 2009-5-9 23:44
标题: 2009年第一次品茗活动茶评专区
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-7-28 21:36 编辑

收到茶样的茶友,品赏之余有什么感想都可以聊一下,不求专业(我们也不可能也没必要专业),但求参与、开心,共同学习共同进步。 等我忘完这两天一定好好品赏。 363 ︿ ︿ ︿
作者: GLAD    时间: 2009-5-10 09:13
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-7-28 21:36 编辑

啥也没喝到,,口渴ing 沙发 等待看楼下的 062 ǚ ǚ ǚ
作者: zxl    时间: 2009-5-11 10:54
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-7-28 21:36 编辑

等老肖的茶样中……到时候一个个拍图发上来,哈哈…… 612 ┬ ┬ ┬
作者: 老肖    时间: 2009-5-11 11:13
第一批寄出的,今天应该会到一部分了!
作者: 明茶秋毫    时间: 2009-5-11 19:40
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-7-28 21:36 编辑

已经收到,明天上图,哈哈 大益春早,干茶特香,显毫,压制适中,香扬回甘快,值得期待(不会评) 691 ﹫ ﹫ ﹫

DSC02877.JPG (67.54 KB, 下载次数: 1001)

DSC02877.JPG

DSC02879.JPG (62.06 KB, 下载次数: 978)

DSC02879.JPG

DSC02882.JPG (53.67 KB, 下载次数: 999)

DSC02882.JPG

DSC02883.JPG (58.82 KB, 下载次数: 987)

DSC02883.JPG

DSC02884.JPG (47.46 KB, 下载次数: 955)

DSC02884.JPG

DSC02885.JPG (53.53 KB, 下载次数: 988)

DSC02885.JPG

DSC02886.JPG (52.64 KB, 下载次数: 1004)

DSC02886.JPG

作者: 白毛猴    时间: 2009-5-12 19:17
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-7-28 21:36 编辑

漂亮的茶底,顶一个! 350 ㈡ ㈡ ㈡
作者: BEN    时间: 2009-5-12 21:46
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-7-28 21:36 编辑

昨天下午收到茶样。 今晚先试的09“7572” 很合我口味的一款茶,属于拿来就能喝而不用怎么存放转化的东东。味道比较淡,很耐泡的感觉。 737 ╊ ╊ ╊
作者: 茶鬼    时间: 2009-5-12 22:20
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-7-28 21:36 编辑

交作业:鉴于肠胃不够强大,本人晚间品茶是断然不敢尝试生普的,高兴地翻开今日收到的茶样包,就从“老茶头”开始吧.. 说实话,这是俺第一次接触老茶头,各位兄弟见笑啦^_^ ... 都说这叫“老茶头”的东西有点熟茶渥堆衍生品的嫌疑,其外观自然没有标号茶来得条索分明、金芽显露,取少许干茶置于飘逸杯,洗茶两遍后进入程序,头道水约半分钟出汤,二道水约5秒既出,一二道混汤红浓欠通透,轻嗅有弱弱香气,啜一口,好熟悉的那股熟茶香,应该就是“勐海味”了,回甘清晰,无不良杂味(对不起,兄弟我水平不高,对所谓“堆味”的品鉴把握不好...),这“老茶头”给我的感觉竟然挺不错,想起了当时尝鲜号称标杆茶的801 7572时那寡香无味的汤水,使我此后至今都不愿再碰熟茶,没想到今日的“老茶头”能找到不错的感觉,也许是一年陈期催化出的茶香,也许是“老茶头”本身就有独到之处,又或二者原因皆而有之,总之,这平生首次尝试传说中的“老茶头”算是留下了些有点美妙的感觉,看来评判茶的好坏,与评判人一样,呵呵,还真不能貌相.. PS:兄弟我对评茶,尤其是普洱茶,属学龄前水平,文中观点难免谬误,但保证态度是端正的。另外,手边也没有强大的单反相机,再加上本人几乎一片空白的摄影技术,插图这项就不献丑啦... 317 R R R
作者: 老肖    时间: 2009-5-12 22:31
评得非常好!客观、真实!
作者: zxl    时间: 2009-5-13 11:03
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-7-28 21:36 编辑

收到茶样,晚上回家开泡…… 320 ﹕ ﹕ ﹕
作者: zxl    时间: 2009-5-13 18:27
开始泡茶,先晾下茶具吧,为了更好的把茶泡的原汁原味,不用壶了,改用盖碗了,嘿嘿

作者: zxl    时间: 2009-5-13 18:31
本帖最后由 zxl 于 2009-5-13 18:58 编辑

先来经典58吧,其他的俺想先醒醒再泡会比较好
1、干茶


金毫显露


2、泡茶中,汤色红亮,通透,杯子比较浅,如果是比较深的杯子,汤色更漂亮


3、描述

经典58冲水后就香气四溢,舒服啊,汤水红亮通透,看叶底以芽头居多,发酵均匀,入口微苦涩但转瞬即化,尤其是香气纯正,香气俺不太会形容,家人说有点像月季花或玫瑰花的香气,好喝!!

俺的几种喝法:1、在公道杯里可以加适量冰糖,口感更好,香甜可口;2、兑上牛奶和适量砂糖,小孩子比较喜欢;3、夏天可以把红茶加上冰糖放凉后,放冰箱冷藏室里,冰镇后的红茶别有风味……
作者: 老肖    时间: 2009-5-13 19:30
谢谢楼兄分享红茶的几种喝法!
作者: 大狗子    时间: 2009-5-14 15:13
怎么没有我的阿?
作者: 茶鬼    时间: 2009-5-14 17:48
作业2: 看了12楼兄弟的茶评,才恍然醒悟这个标号58的茶袋里装的是滇红,差点被我当成等级比较高的散熟普了,汗颜一下下  ...

那今天就尝尝它吧,取出适量于杯中,干茶中金芽不少,混杂在更多的暗褐色中有些醒目,这大致就是将我这个外行“误入歧途”的罪魁祸首吧,呵呵... 快速洗茶一遍,第一道水10秒、第二道3至4秒出汤,一二道混汤汤色红黄相间欠透亮,与熟茶汤色相比,强于黄而弱与红。轻嗅,竟然有股子淡淡的味道似曾相识,难道是桂圆汤香??让我想起了红茶之王“正山小种”的招牌气味, 只是小种红茶的气味更加张扬饱满..啜一口茶汤,第一感觉是:有苦底,虽不强,但明确,化开也较快;涩轻,几乎感受不到,口中茶汤的香甜感不同于正山小种的浑厚,走的是清幽路线 ——  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滇红茶给我的第一印象,不错!

最后,弱弱的问一句:滇红应该属于温和型的茶种吧?..
作者: scallion    时间: 2009-5-14 21:36
占个毛坑学习
作者: zxl    时间: 2009-5-14 23:11
本帖最后由 zxl 于 2009-5-14 23:41 编辑

15# 茶鬼

滇红只是一种统称,也有很多种类的,滇红金芽喝过几次,全是用芽头做的,感觉也很不错。
另外,正山小种和金银骏眉也喝过,但一直不习惯那种“桂圆香”,我喝起来的感觉比较冲……
红茶清饮都有苦底,要看化的时间长短,今年经典58的苦底入口很快就化,还是很不错的。今年喝过一种川红,苦底比较显,化的也慢,不喜欢……不过今年喝过的祁红不错,跟58一样,化得很快,香气很浓纯,就是价格要比58高的多多了,不实惠啊……

我图中的就是前三泡的茶汤,还是很通透的,换种水试试??……
作者: 十年尘梦    时间: 2009-5-15 18:34
不愧是“茶鬼”,喝茶很细心,写的茶评也不错!

作者: 十年尘梦    时间: 2009-5-15 18:59
标题: 901银孔雀
本帖最后由 十年尘梦 于 2009-5-17 20:42 编辑

2009年第一款大益茶,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,
2009年第一款大益茶,又唤起对普洱难舍的情结……
茶饼较松,茶香飘佛。茶汤有质感,微红黄亮;入口稍有苦涩(新茶特征),但转化很快,回甘迅速,而且持久;口感比以往常规茶丰富,但三山层次感不甚明显,后水甘甜。茶底嫩度较高、匀称,明显知道不是今年春茶。

C_7426.jpg (148.42 KB, 下载次数: 479)

C_7426.jpg

C_7451.jpg (150.26 KB, 下载次数: 488)

C_7451.jpg

C_7454.jpg (134.15 KB, 下载次数: 509)

C_7454.jpg

C_7462.jpg (141.72 KB, 下载次数: 479)

C_7462.jpg

作者: 茶鬼    时间: 2009-5-15 19:30
作业3:今天抽空开品了一泡“06勐库有机生茶”,照例取量少许置于飘逸杯胆中,快速洗茶两遍后,一泡闷2分钟出汤,观汤色,比新普洱生茶汤常见的黄套绿色要深些,应是茶饼已有转化的迹象。轻嗅茶汤,香气偏弱;饮入少许,口内汤香也不明显,并苦涩感皆轻,苦稍强,回甘快速持久算是相对比较突出的特点,总体感觉此茶不以香气和霸气取胜,以回甘和汤质厚为优点,不知这是否代表了勐库大叶种普洱的标志性口味?..
作者: 老肖    时间: 2009-5-15 20:10
可能泡法上的差异,这茶我用盖碗冲泡,香气非常好!
作者: 茶鬼    时间: 2009-5-15 20:14
不愧是“茶鬼”,喝茶很细心,写的茶评也不错!

十年尘梦 发表于 2009-5-15 18:34


兄过奖,惭愧惭愧~    “尘梦”兄图文并茂的茶评,令在下非常喜爱,尤其是纤毫毕现的微距茶图,堪称专业,佩服! ..
作者: 茶鬼    时间: 2009-5-15 20:40
可能泡法上的差异,这茶我用盖碗冲泡,香气非常好!
老肖 发表于 2009-5-15 20:10


肖总,可能在下口味偏重,对香气要求太高所致吧...

茶评所述内容,仅代表个人感受,错误之处欢迎高手们指正~
作者: 老肖    时间: 2009-5-15 20:58
哈哈哈,兄别顾忌。论坛交流就是要这么真实!期待接着来~!
作者: 白毛猴    时间: 2009-5-16 23:38
下午试喝茶样包里的05年大益7572,开汤后香气很纯正,带有淡淡的堆味,闻上去感觉很好,入口香滑,水路细腻,没有新熟茶的粗糙感,回甘适度,不温不火。整体感非常不错,标准熟茶的典范。
明天接着试其他的茶样。
作者: zxl    时间: 2009-5-17 01:19
本帖最后由 zxl 于 2009-5-17 01:24 编辑

这二天青岛连天阴雨,光线不好,没有开泡其他茶样,过二天再试……

不过今天泡了去年的经典58,干茶没有今年的香,看叶底发酵度比今年的要高,香气略沉显弱,要比今年的耐泡些,而且苦涩比今年的轻……个人想法,红茶要喝还是趁早的好,时间长了香气就弱了……

把银孔雀散了放小纸袋里醒个二天,干茶闻起来比较香,等天好了开泡拍拍……
作者: 老肖    时间: 2009-5-17 01:32
是的,红茶生产出来,发酵已经结束,应该顺早喝了,后期转化空间很小了,我办公室放有06年的红茶,现在喝香气很弱了!
作者: 茶鬼    时间: 2009-5-17 13:01
本帖最后由 茶鬼 于 2009-5-17 14:09 编辑

作业4:天气有些闷,时至中午,试一试生茶吧.. 取出一包标为“银孔雀”的茶样,少许入杯,快速洗茶两遍后,第一道茶闷2分钟出汤,观汤色呈明亮琥珀黄,入口细品之,口内茶香强于嗅香,但香感有些飘忽,苦涩皆强,苦涩感相当,回甘速度快并强度中等,饮后空杯挂香时间长,口内香涩留存度不错。总体来讲,这款近来备受关注的“大益09银孔雀”给我的感觉还行,但说不上惊艳;汤质不算薄,但说不上浓酣;口感特点突出,但说不上饱满,不过作为新茶,也许不应要求太高吧.. ~

“09银孔雀”一泡后的叶底.jpg (91.53 KB, 下载次数: 335)

“09银孔雀”一泡后的叶底.jpg

作者: zxl    时间: 2009-5-17 14:33
本帖最后由 zxl 于 2009-5-17 15:01 编辑

今天开泡银孔雀,放纸袋里四五天了,估计跟没醒差不多,嘿嘿
1、干茶




看干茶的条索,用料比较嫩

2、开泡了,洗茶一道后,第一泡和第二泡的汤色,每泡15-20秒左右


二泡后,叶底比较绿

3、第三泡和第四泡的汤色,同样每泡20秒左右


茶汤比较通透,杯底也比较干净

4、第六泡汤色,正好一杯


5、六泡后的叶底


6、喝后感

香气很好,而且入口感觉厚滑度尚好,入口苦涩也较轻,回甘也较好,茶汤也比较柔和,前六泡均是20秒左右,后面适当延长时间,总共泡了12泡,耐泡度尚可……

恩,入口的第一感觉,怎么好像最近喝过似的,喝到后来,忽然想起,口感与下关前阵子出的50克的8803比较类似,都是比较柔和(只是指口感类似,香气什么肯定不一样),跟勐库茶的入口浓酽、刺激强烈不同,现喝已经比较不错的了……

总体来说,银孔雀用料比较细嫩,走的是柔和顺滑的路子,不错。
作者: 小7    时间: 2009-5-17 14:53
本帖最后由 7742 于 2009-5-17 14:57 编辑

05年的边缘要松一些




05年的分明要黑一些,也就是发酵要重一些了,毕竟相差近3年的时间;


洗茶汤,05年的比09年的更透,颜色更浅;


05年汤色更透,09年更浓;


05年的现在发酵比09年的重很多了,选料上09年的要好一些。





作者: 小7    时间: 2009-5-17 14:59
对比,09年堆味明显,05年基本没了,但润、滑还没表现出来。陈香味也还没有。平平淡淡。传说中的中庸之美吧。
作者: 十年尘梦    时间: 2009-5-17 20:46
901春早
茶样比较松散,轻轻拨动就散开了。

C_7519.jpg (174.06 KB, 下载次数: 329)

C_7519.jpg

作者: 十年尘梦    时间: 2009-5-17 20:53
901春早
汤色微黄亮绿,茶汤颜色虽浅但很有胶质感,几水过后侧光看茶面,可以看到一层聚合物。

C_7527.jpg (140.22 KB, 下载次数: 319)

C_7527.jpg

C_7531.jpg (149.08 KB, 下载次数: 358)

C_7531.jpg

作者: 十年尘梦    时间: 2009-5-17 21:02
901春早

茶底匀称嫩度较高,有茶香,入口有种甘甜感,苦涩味很轻,回甘转化极快。

C_7533.jpg (169.4 KB, 下载次数: 323)

C_7533.jpg

作者: BEN    时间: 2009-5-17 21:48
整整两天周末假期,就喝了一泡茶,国艳易武正山。
入口稍显青涩,回甘不是特别强烈,但舌尖及两侧有发甜的感觉。
作者: 十年尘梦    时间: 2009-5-17 21:56
春早茶很受争议,有人说绿茶化了。从茶汤茶底茶味看,还是不失为一款好茶。嫩度是比其他常规茶高,但没有过,度把握得很好;与绿茶的最大区别是看制程,滇绿也相当出名的噢,相信茶厂会懂得区分制作。

听说以前进贡给皇帝老爷的茶是头批青,还没有完成贡茶之前,百姓是不能交易的。一直以来我很想知道这贡茶以现在标准应该是几级茶,是特级、一二三级,还是四五六级?七八九级应该不会,可能会杀头。哈~~~
作者: 十年尘梦    时间: 2009-5-18 23:07
[901]7572
7572是我所喜欢的茶品之一,同是7572一饼是802的一饼是901的。

C_7488.jpg (142.6 KB, 下载次数: 337)

C_7488.jpg

作者: 十年尘梦    时间: 2009-5-18 23:08
这一饼是901的

C_7493.jpg (146.76 KB, 下载次数: 330)

C_7493.jpg

作者: 十年尘梦    时间: 2009-5-18 23:11
[901]7572
再看看茶底!用壶泡茶图个方便。
忘了拍茶汤。

C_7497.jpg (161.76 KB, 下载次数: 334)

C_7497.jpg

作者: 十年尘梦    时间: 2009-5-18 23:28
历来第一批7572受追宠。今年7572可能出得较迟,堆沤味没有以往那么浓重,茶香也开始提起来了,茶味依旧是那样浓郁、平和、厚实。
从外看901与802的没有区别,堆沤味相差无几,甚至没有809的重,由此直想901会不会就是801呢?801没出多少,也不敢出得太多,如果是这样,那就抵买之至了。哈~~~~~~~~
有801的茶友可以对比一下!
作者: BEN    时间: 2009-5-19 00:06
今晚饮用05“7572“和06”有机"
05年的,经过几年的转化,口感确实醇和很多。
06有机入口感觉微涩,可能是因为昆明存放转化还不够吧,回甘长久舒爽。
作者: chaxiangwuse    时间: 2009-5-19 13:23
茶样收到了,近日较多事情,迟些再交作业。
作者: 漂泊瓶    时间: 2009-5-19 21:23
老茶头很顶!!下次记得找老肖
作者: zxl    时间: 2009-5-19 22:50
是很不错,这二天天气不太好,还余一泡,过阵子拍了放上来……
作者: 茶鬼    时间: 2009-5-20 17:17
作业5 :“易武正山”—— 07年国艳易武正山!说来亲切,全因我也有块同样的饼饼,只因08年初的品试口感闷寡,随即被我唾弃并束之高阁,那今日这三昧的易武正山又会怎样呢?取出论坛茶样少许,于杯中快速洗茶两遍后,第一道汤闷近两分钟出,汤色呈明亮琥珀黄色,清嗅,汤香弱,饮一小口,只觉回甘非常迅速,几乎入口即来,虽不强劲但很明确;苦涩极弱,口中茶香饱满但不张扬,口感沉而不闷,回味竟有些绵绵不绝之意...都说这易武茶不同于班章横冲直撞般地口感,而以内力取胜,看来有几分道理,难怪那个清朝的道光皇帝喝上一杯易武茶,即会将其定为贡品。于是乎,又挂念起了自己的那块易武正山,转眼一年又过,不知是不是也有点好喝了呢?..

“易武正山”干茶入杯.jpg (104.64 KB, 下载次数: 303)

“易武正山”干茶入杯.jpg

快速洗茶两遍后叶底.jpg (111.55 KB, 下载次数: 294)

快速洗茶两遍后叶底.jpg

头道茶汤色.jpg (69.95 KB, 下载次数: 275)

头道茶汤色.jpg

头道茶汤色2.jpg (63.45 KB, 下载次数: 301)

头道茶汤色2.jpg

一泡后叶底.jpg (108.79 KB, 下载次数: 292)

一泡后叶底.jpg

作者: 十年尘梦    时间: 2009-5-20 20:24
品饮很仔细,值得加分!
作者: xjq1217    时间: 2009-5-20 21:11
茶样收到还没时间开泡。
作者: zxl    时间: 2009-5-21 20:54
本帖最后由 zxl 于 2009-5-21 21:35 编辑

刚喝完901的7572,晚上光线不足,相机微距不成,只上茶汤吧

二三泡混合的汤色……汤色比较红浓,但还不是很透


六七泡混合汤色……还是比较耐泡的


七泡后的叶底……


没开闪光灯,手持1/3秒,还是糊了……是在灯泡下拍的,颜色偏红,色调偏暖,看叶底,竟然有比较绿的叶片,今年的发酵比较偏轻一些??无甚黑死叶……堆味比801的稍重,入口比较平和,茶汤也比较厚,一入口,就是那个味道、那个口感,7572就是7572,一款大益的有良好传承的熟茶,每年必收的熟茶之一……
作者: birdblade    时间: 2009-5-22 19:59
和饺子的品茶作业(因无数码相机,so 纯文字版)
收到茶样以后,bird直接打开了袋子口,说要醒茶,然后两个人纠结于先喝哪一个。很纠结……
饺子发现论坛上有GG说红茶陈化的意义不大(大约是这个意思),于是决定先喝经典58。
饺子对红茶的最初认识来源于表妹从日本带回的袋装红茶,感觉口感就想过了冬的地瓜,那和红茶至今还在角落里。
茶具:盖碗,取样品1/3+,用本地纯净水,洗茶两次
第一遍,直观感觉,还是那个味道,但是柔和,而且有淡淡的甜味,一小杯喝到最后的时候,杯底能闻到余香
这种感觉持续到第四泡,第四泡后,涩味变淡,饺子撺掇bird加糖,说是时髦喝法,bird说喜欢原味的,
结局:饺子对红茶改变了看法,bird在纠结是否要买些红茶,因为汤色很吸引人

易武正山:两张迟钝的嘴巴,没感觉,只是感觉茶叶好大,饺子有时感觉是否明珠暗投

剩下的样品还在,还在休息,特别是两份7572,睡在葡萄酒杯里(谁有罐子,不用怕,砸过来吧!!)

今天试喝了茶魂,不过不算在这个主题里,很震撼,改天奉上
作者: xjq1217    时间: 2009-5-22 21:47
今天开泡易武正山:茶香内敛,汤水偏薄,回甘比较弱,还有轻微酸味,叶底倒是漂亮。已见勿怪!
作者: guosong    时间: 2009-5-23 02:23
19号那天回家喝干妹妹的结婚喜酒,终于能喝上今年新茶曾茶了,经过三天的品喝,已经喝完生茶部分的茶样,以下就是详细过程及自己的一些见解。
    首先,来个茶样全图及冲泡茶具吧!

一共11种茶样,其中生普6种,熟普5种。

为了更好地发挥茶本身的味道,我选择了盖碗冲泡。
    1、 前天(2009-05-20日)品试茶样有:勐库1974和国艳07易武正山两种。
      1)、勐库1974

茶汤都比较清,一看就是新茶了。

茶底很漂亮,比较粗壮,级配方面基本按一叶一芽进行,属于高挡茶类。
品喝:该茶第一入口比较苦,回甘明显(没有茶魂来得强烈),几杯过后有淡淡的甘甜(此茶是一款比茶魂要清淡些的茶)。
       2)、国艳07易武正山

此茶的名气很大,听到就想喝,所以连茶汤都无剩下拍摄,不过其特点还是记下了。
茶汤方面已经转黄了,茶底很壮很漂亮,从颜色上睇已经陈化了,此茶的第一口感很醇厚,其香气还不错,微苦,喝过后才来回甘,但有一种淡淡的回香。很不错的一款茶,怪不了,名气这么大,我认为,勐养茶里面这款品质最高。
     2、昨天(2009-05-21)品试茶样有:景迈09生普和勐库09茶魂两种。
       1)、景迈09生普

茶汤比较清

茶底属于顶级茶的级别,一叶一芽的级配,且非常幼嫩。
该茶属于清香(淡)型,入口香气十足,小许苦味和甘味,有一种入口即化的感觉,没有过多的残留,我评价此茶就有真正的“香高水路细”的感觉,是一款很适合我的茶。
        2)、勐库09茶魂

茶汤稍黄且浓,单看茶汤就不像是新茶了,但知识是新茶的话,必定是一款好劲的茶了。

茶底非常的漂亮,很粗壮,感觉芽多叶小,单看茶底就让你爱不释手(大益的茶就很小看到这么漂亮了)。
我冲此茶是按标准茶量来泡的,第一泡入口就好似食了黄连一样,苦不堪言,但甘味就拌着来,连喝几杯,整个嘴巴及喉咙都变麻木了,至少回甘半个钟。这是我有史以来喝最劲的生茶,但很奇怪的是,喝完该茶,再喝其它淡生茶或水,味觉就变了,变得很甘甜。
     3、今天(2009-05-22)品试茶样有:09大益银孔雀和06勐库有机茶两种。
        1)、09大益银孔雀

茶汤有点黄,看起来不像新茶。

茶底比较碎,叶多芽小,很不规整。
该茶的第一入口比较醇和,香气不详,就只有个苦味,过后有淡淡的甘甜,属于大众化口味的茶。
        2)、06勐库有机生态茶

茶汤看起来不是很黄,感觉不到是06年的旧茶。

但再看茶底已经是上了年纪的茶了,茶底用料很上成,芽头很多。
第一入口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,香味很悠长,挺有内涵的一款茶。值得一提的,就是传说中的“喝了出汗”,本人觉得泡浓了,就有这种现象,特别是它令脑的中驱神经受到好大影响,整个头有一种朦罩住,然后灼热的感觉,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出汗了,很神奇呢!
作者: 老肖    时间: 2009-5-23 09:15
认真拍片,真实的描述!可见兄对本次活动的支持!感谢分享!
作者: zxl    时间: 2009-5-23 20:36
本帖最后由 zxl 于 2009-5-23 23:09 编辑

06年双江勐库有机茶(台灯下拍摄,有色差,背景是白纸)

1、干茶




2、洗茶后,第一泡叶底及汤色




3、前三泡汤色(上为第一,顺时针为二、三泡)

再近点看看


前三泡的混合汤色


三泡后的叶底

第四泡

第五泡

第四、五、六泡汤色

近点

第四五六泡混合汤色


晕~~,不经意已经拍了这么多了,后面简约点

第七八九泡汤色

七八九泡混合汤色

九泡后叶底


评价:
入口苦涩较重(可能跟我泡的浓有关系),但化得很快,然后是香气迷人,满口回甘,口里总是甜甜的(是那种清甜感)。茶叶的内含物比较丰富,六泡后口感依然饱满。很耐泡,总共喝了十三泡,九泡后汤色变淡,香、味变淡,水甜。

大家说的喝了出汗,前六泡就是这现象,额头和鼻尖冒汗,不是天气热的冒汗的那种感觉。难道这就是茶气比较足?顺带说一下,不仅仅是有机,06的母树也是一样,很有意思……

还有一点值得一提,前三泡叶底香气中带点不知的味道,三泡后没有了。(06母树也有这种味道,难道是大树茶青的那个什么“骚”味??不懂,兄弟们指点指点)

06年的有机是很不错的茶,很值得期待。
作者: 茶鬼    时间: 2009-5-23 22:19
作业605 7572):茶样中的生茶已基本试完,剩下的三袋熟茶中,最有兴趣的当属“05 7572”了,因去年曾有品饮“801 7572”后极其失望的经历,今天对于这袋已有几年陈期的7572将带给我的感受,心中充满了问号和期待.. 曾经喝熟茶的经验告诉我,品熟,干茶量不宜太多,否则汤过浓则不易辨味。

    少许干茶入杯后,快速洗茶两遍,然后静置4、5分钟,为的是让茶样彻底润透,以便头几道汤更易出色出味。头道汤约20秒出,二道汤约40秒出,相混后汤色红褐较明亮,轻嗅,汤香柔和,小饮一口,茶汤给舌尖的第一感觉竟似圆球一滚而过(对于这个感觉,必须予以描述,因为实在独特),然后轻快的甘味、标志性的勐海香便随之而来,不浓不淡,亲切地萦绕于口内...唯一的不足是,仔细品味茶汤余韵时,仍有一丝极微弱的杂味飘忽其后,对此,我并不能辨识是所谓“堆味未尽”,还是所谓“茶仍未醒透”?瑕不掩瑜,这块陈化四年的7572,至少给我个人的感觉已是无愧“大益熟茶标杆”的称谓!看来大益7572需假以时日方能放出异彩的传说是不假的 ..

PS:小DC + 我 = 熟茶茶底细节体现不足

“熟茶”投茶量宜少.jpg (68.42 KB, 下载次数: 285)

“熟茶”投茶量宜少.jpg

出汤两道后茶底.jpg (71.72 KB, 下载次数: 299)

出汤两道后茶底.jpg

一、二道混和汤色.jpg (61.24 KB, 下载次数: 273)

一、二道混和汤色.jpg

作者: 漂泊瓶    时间: 2009-5-23 22:27

作者: zxl    时间: 2009-5-23 22:45
俺对大益的熟茶情有独钟,手里的熟茶95%是大益,剩下的就是下关的销法沱,呵呵……
作者: zxl    时间: 2009-5-23 22:57
“品熟,干茶量不宜太多,否则汤过浓则不易辨味。”

一直比较喜欢熟茶深厚的口感,还没怎么试过这种办法呢……等那天试试兄的办法,谢谢兄的宝贵经验……
作者: 十年尘梦    时间: 2009-5-24 00:44
54# 茶鬼

老兄喝很仔细,值得学习,加分!
不妨试下浓一点的,别有风味啊!
作者: zxl    时间: 2009-5-24 18:07
本帖最后由 zxl 于 2009-5-24 19:07 编辑

作业:05年7572

05年7572,洗茶二道后,闻叶底,堆味轻微,第一泡入口,滑、润,前三泡茶汤较醇厚,舌根部有微微的凉意,有回甘。六泡后茶汤颜色变淡,口感偏甜、润,八泡后甜水。看叶底,与08和09的7572相比,比较粗老,成叶和茶梗较多。一直到喝完,喉咙里有种润润的感觉。

05年的7572和801的7572,个人感觉还是有点差别的,不知道正确与否。首先在用料上,801的7572用料较精细,掺加的茶梗比较细嫩,05的比08、09的更粗枝大叶一些。

可能是工艺和用料上的差别,个人感觉05年的7572口感偏向于润、滑,或者说茶汤入口感觉就像是喝了一口油一般,一溜而下,有种润润的感觉。801的7572,茶汤入口,有点糯感,或者说有点像喝了一口米汤,比501显得的更厚实些,可能是茶太新的原因,801入口后,舌面有轻微的麻感,喉咙里也没有润润的感觉。

个人认为,从用料和口感上,大益确实在改进,通过对比,近二年的7572的表现,也是很值得期待的。

左上为第一泡,顺时针为二、三、四泡汤色


左上为第五泡,顺时针为六、七、八泡汤色


天气不太好,加上是老相机,来张近照吧,汤还是很透的


最后是叶底


最后加一句:没有俺期盼以久的枣香,可能跟老肖干仓存放有关系……从某些方面了解到,枣香、参香什么的,好像都需要比较潮湿的环境才成……二者选其一,还是干仓好~~
作者: 十年尘梦    时间: 2009-5-25 02:16
看茶底,再放的空间还很大。
枣香参香,一般是再粗些的茶容易出现。
作者: zxl    时间: 2009-5-25 11:09
是,而且就老肖那儿的环境,要出枣香参香,这时间还远远不够……实际上不管是什么香,只在存放良好,就是一款好茶……
作者: 老肖    时间: 2009-5-26 10:18
05年的茶,出现枣香参香的话,也太吓人了!
作者: 奔奔    时间: 2009-5-26 21:22
茶叶已收到2天,一直没空,今天晚上有空,开泡09的7572,100cc盖碗,8克干茶,快洗茶2道,弟3道开喝,口感:勐海味明显,汤稍混,没什么新味,耐泡度不错,有回甜,叶底红熟,没黑死叶,这归功于勐海的发酵技术,保持和往年的风格。放放值得期待。对比:08的7572水味重多了。现喝09的好喝过08的。乱写一通。大家粗看,呵呵!
作者: 老肖    时间: 2009-5-26 21:49
谢谢分享品感!
作者: zxl    时间: 2009-5-28 08:25
05年的茶,出现枣香参香的话,也太吓人了!
老肖 发表于 2009-5-26 10:18


据说,湿仓的二年就能出这个香那个香,那得湿成什么样啊……不得长老长老长的霉??……
作者: 十年尘梦    时间: 2009-5-28 10:33
现喝09的好喝过08的。 ...
奔奔 发表于 2009-5-26 21:22




也有这样的感觉。
作者: zxl    时间: 2009-6-3 23:25
这二天看楼上说的,特意对比喝了试试,不知怎地,801的7572,感觉有点酸,但看饼面和闻起来,没啥子异常啊,怪哉怪哉……
作者: worden    时间: 2009-6-4 00:09
洗耳恭听 和盘托出
作者: zxl    时间: 2009-6-8 18:39
本帖最后由 zxl 于 2009-6-8 18:40 编辑

今天一泡熟散普,洗茶时闻香气有点奇怪,不像大益啊?第一口,绝对不是大益(黎明??)……

入口较滑,但不太浓厚,有回甘,汤色较淡(指与大益差不多置茶量),而且不算很耐泡,八泡后就没啥劲道了,尾水较甜,口感香气与大益不同的风格,干茶等级也不像是宫廷级……
作者: 粒粒香    时间: 2009-6-8 18:59
派茶帖里写的是:“散普一款,为05勐库;”
作者: zxl    时间: 2009-6-9 08:10
勐库的散熟普还真没喝过……仔细想想,自己喝过的熟茶还真没有勐库的呢,熟茶也就那么几家:老同志、黎明、下关、大益,喝到最后,还是大益……
作者: 白菜饺子    时间: 2009-6-18 17:27
本帖最后由 白菜饺子 于 2009-6-18 17:29 编辑

饺子和bird的品茶作业(纯文字版) II
      喝老茶头是在饺子考试的前一天,饺子K书很累,一咬牙,征得bird同意后,决定开泡老茶头,此前该老茶头一直被作为茶样中的保留样品而存放着,见笑了,这大概是饺子所拥有的最老的茶。
    容器是一把大泥壶,当然不是紫砂,洗过两遍,第一遍就觉得茶汤很浓,忘了说了,老肖送的的那些一次性泡了,但入口感觉很滑,有一定的粘稠度,像是喝小米汤,微微的堆味并不让人感到讨厌,也许是最近喝习惯的缘故吧。于是就没有考虑什么回甘和其他口感,两个人就一杯接一杯得喝,一边和还一边讨论这茶适合送给家里人喝--------就冲着耐泡。不记得冲过多少遍,记得最后,冲入开水,在壶里闷上二十分钟左右,倒出来的颜色仍然像葡萄酒,但是茶味已经很淡了。
    处理残茶的时候,饺子发现很多还是以团状存在而没有展开的渣,今天在网上搜“老茶头”,知道了来源,好像是因为茶胶,不知道理解的对不对

ps:后来又喝了一次易武正山,奇怪,怎么还是没感觉?
作者: 老肖    时间: 2009-6-20 12:57
评得很好!
作者: zxl    时间: 2009-6-23 00:02
今天晚上泡了易武正山……
水是几十米深的井水,洗茶一次,入口的感觉,不苦不涩,柔和顺口,用的是180CC的紫砂壶,茶的香气不错,回甘不是很强烈,但持续时间较久(喉韵没喝出来感觉)……前二天喝过观自在的08凌波青带(据说也是易武料),个人感觉,易武正山比观的强……
作者: zxl    时间: 2009-6-23 00:05
与老肖的相比,感觉易武正山不太像是纯料,但拼配很不错,口感香气都比较讨人喜欢……




欢迎光临 三昧.普洱茶 (http://www.ynpuretea.com/bbs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