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昧.普洱茶

 找回密码
 加入三昧
查看: 2124|回复: 5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朱泥和红泥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10-4-1 15:34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-7-28 21:22 编辑

一、朱泥,《阳羡茗壶系》、《阳羡名陶录》称「石黄泥」。产于宜兴川埠赵庄,矿层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,含氧化铁极高,质坚如石。但其矿形琐碎,需经手工挑选。但因不利独自成陶,成型工艺难度亦高,通常用作紫砂器表的化妆土。若要制成历史上的「朱泥壶」需以80%的西山嫩泥(赵庄一带)和20%的东山甲泥,用水簸法淘洗而成。这是因为朱泥陶不耐火,烧成温度低,添加东山甲泥,可不改变红色,但提高了耐火温度。而在西山嫩泥中拣出原料,敲击碎后找到石黄泥,「陶之乃变朱砂色」。 二、朱泥十分名贵,在昔时价值为紫砂泥之50倍以上,开矿采集以斤两计价出售。但朱泥因矿源有限,且采掘困难。1973年原矿将近枯竭,红泥产品近乎停产。乃以新材质,川埠红泥、涤东山红泥取代,色泽呈色,可塑性不可拟比。1980年间,终于试制成功沾浆红泥。一度曾用沾浆红泥,替代生产的红泥水平壶,以供出口,但工序复杂,成品率低,不久停产。到1982年运用科技配方,采用川埠土黄色的岩泥〈俗称川埠红泥〉嫩泥,加入适量铁红粉作为红泥原料,从此大批量的应用,沿至今日。 三、所以,朱泥、红泥只存在历史矿源的差异。今日朱泥已非明清朱泥,两者不宜混为一谈。 四、今日朱泥因不比昔日「石黄」,所以一定要加铁红粉,方能泛红,否则只是黄橙色系,不受市场欢迎。此外,因为台湾人追求「铿锵」之声,所以陶工多会在泥土添加玻璃水,藉此提高其结晶程度,产生较高的音频。但添加玻璃水过多,虽则色泽水亮,但其气孔几乎已闭,不利养壶变化。(灌他个六斤茶,也永远就这么亮!) 五、地摊廉价朱泥壶甚至采宜兴制作日用陶的白泥,添加大量的铁红粉、玻璃水,基本上是合成泥,泥性已失,只能骗骗外行人。 六、 今日朱泥、红土真要分,就是看其1、含泥量 2、音频 3、色泽表现。不过因一是:有掺砂干扰,二是:有玻璃水帮忙,三是:有氧化物调色,所以才会造成现在的乱象。所以真正要分别,只能看其过筛的网目大小,传统红泥是采水簸法,藉水力将泥冲分为由粗到细的等级,取其细者为壶即是所谓的朱泥壶。(请注意,一壶中有泥亦有掺砂同存,如同水泥亦有掺细砂、细石) 七、某些业者宣称其为清代泥,基本上并没有大语病,但我期望您是因为此壶的泥料表现、做工水准而买它,而不是因为它有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名称。因为「宜兴地区陶土矿床是海退序列的成物。自古生代末滞留至今,经历了四次海退和三次海浸,它们大约在2–4亿年前,宜兴陶土在泥盆纪和早石炭纪中期形成的。其中甲泥、紫砂泥属冲积矿床,嫩泥、红泥〈朱砂泥〉属沉积风化形矿床。」所以,若有人说他拥有时大彬时的明代泥料,又有何不可? 076 〡 〡 〡
2#
发表于 2010-4-1 18:34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-7-28 21:22 编辑

沙花,学习学习 106 ⊕ ⊕ ⊕
3#
发表于 2010-4-1 20:33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-7-28 21:22 编辑

P vs P 292 ┚ ┚ ┚
4#
发表于 2010-4-1 20:46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-7-28 21:22 编辑

不看还明白,越看越糊涂了。。。 157 χ χ χ
5#
发表于 2010-4-1 23:11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-7-28 21:22 编辑

学习中,不错!!! 651 ┃ ┃ ┃
6#
发表于 2010-4-2 16:12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-7-28 21:22 编辑

向科普哥致敬! 063 ㈥ ㈥ ㈥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三昧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三昧.普洱茶 ( 滇ICP备13000717 )

GMT+8, 2025-8-3 23:21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