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昧.普洱茶

 找回密码
 加入三昧
查看: 4451|回复: 5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友廷蛋包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08-5-22 06:28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-7-28 23:05 编辑

老青灰友廷款蛋包。邵友廷,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宜兴上袁村人,他精工壶艺,尤其善于制作鹅蛋壶和掇球壶。邵友廷成名于邵大亨之后,是近代制壶名家程寿珍的养父。他制作的紫砂壶大多工整、规矩,尤其擅长制作方圆器和加彩壶。邵友廷制作的器物,大多盖有“友廷”两字的椭圆形阳文篆印。 323 ﹋ ﹋ ﹋

IMG_1290.jpg (53.16 KB, 下载次数: 235)

IMG_1290.jpg

IMG_1292.jpg (53.03 KB, 下载次数: 225)

IMG_1292.jpg

IMG_1294.jpg (67.45 KB, 下载次数: 226)

IMG_1294.jpg

IMG_1298.jpg (67.55 KB, 下载次数: 269)

IMG_1298.jpg
2#
发表于 2008-5-22 08:05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-7-28 23:05 编辑

肥牛:我一直没弄懂这款为什么叫蛋包?!
363 ╯ ╯ ╯
3#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5-22 08:45 | 只看该作者

CV一下,应该再拍个壶底

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-7-28 23:05 编辑

        何谓蛋包?制壶时用砂泥将壶身拍打成圆形,为了放置平稳,再用手工将壶底一圈捏平,留出底部中间凸出圆形,似农家水煮鸡蛋状,故俗称“蛋包壶”。此壶属软提梁型,我们常见的圈足平底壶,多盖有名家印款,皆和此蛋包式为同一类型。

        此壶制作极其简朴,是普通人家及农户们常用饮茶之壶。由于携带方便,旧时农民出耕将此壶放在田埂边歇息时饮用,又称“田头壶”。也是土得掉渣的传统式样壶。壶平盖大口,母子线配合紧密,壶身腹鼓圆润,线条清晰柔美、壶嘴弯曲,出水流畅,更具古意。

       

076 罒 罒 罒

061210102335_0.jpg (27.1 KB, 下载次数: 209)

061210102335_0.jpg
4#
发表于 2008-5-22 09:59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-7-28 23:05 编辑

谢谢,长知识!
牛眼犀利!
510 θ θ θ
5#
发表于 2008-5-22 12:58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-7-28 23:05 编辑

牛牛这把泥料、器型都不错! 个人感觉若不是托款会更好。 295 ▃ ▃ ▃
6#
发表于 2008-5-22 13:48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三昧 于 2015-7-28 23:05 编辑

是啊,我也觉得,以这样的工料没必要这样。容量估计只有600多,一直想弄个巨大的 950 х х х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三昧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三昧.普洱茶 ( 滇ICP备13000717 )

GMT+8, 2025-8-3 17:35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