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昧.普洱茶

 找回密码
 加入三昧
楼主: 十年尘梦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大益] 2009年第一次品茗活动茶评专区

[复制链接]
41#
发表于 2009-5-19 00:06 | 只看该作者
今晚饮用05“7572“和06”有机"
05年的,经过几年的转化,口感确实醇和很多。
06有机入口感觉微涩,可能是因为昆明存放转化还不够吧,回甘长久舒爽。
42#
发表于 2009-5-19 13:23 | 只看该作者
茶样收到了,近日较多事情,迟些再交作业。
43#
发表于 2009-5-19 21:23 | 只看该作者
老茶头很顶!!下次记得找老肖
44#
发表于 2009-5-19 22:50 | 只看该作者
是很不错,这二天天气不太好,还余一泡,过阵子拍了放上来……
45#
发表于 2009-5-20 17:17 | 只看该作者
作业5 :“易武正山”—— 07年国艳易武正山!说来亲切,全因我也有块同样的饼饼,只因08年初的品试口感闷寡,随即被我唾弃并束之高阁,那今日这三昧的易武正山又会怎样呢?取出论坛茶样少许,于杯中快速洗茶两遍后,第一道汤闷近两分钟出,汤色呈明亮琥珀黄色,清嗅,汤香弱,饮一小口,只觉回甘非常迅速,几乎入口即来,虽不强劲但很明确;苦涩极弱,口中茶香饱满但不张扬,口感沉而不闷,回味竟有些绵绵不绝之意...都说这易武茶不同于班章横冲直撞般地口感,而以内力取胜,看来有几分道理,难怪那个清朝的道光皇帝喝上一杯易武茶,即会将其定为贡品。于是乎,又挂念起了自己的那块易武正山,转眼一年又过,不知是不是也有点好喝了呢?..

“易武正山”干茶入杯.jpg (104.64 KB, 下载次数: 302)

“易武正山”干茶入杯.jpg

快速洗茶两遍后叶底.jpg (111.55 KB, 下载次数: 294)

快速洗茶两遍后叶底.jpg

头道茶汤色.jpg (69.95 KB, 下载次数: 274)

头道茶汤色.jpg

头道茶汤色2.jpg (63.45 KB, 下载次数: 300)

头道茶汤色2.jpg

一泡后叶底.jpg (108.79 KB, 下载次数: 291)

一泡后叶底.jpg

评分

参与人数 4积分 +12 昧币 +9 收起 理由
scallion + 3
十年尘梦 + 3 + 2
白毛猴 + 6 + 2
老肖 + 5

查看全部评分

46#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5-20 20:24 | 只看该作者
品饮很仔细,值得加分!
47#
发表于 2009-5-20 21:11 | 只看该作者
茶样收到还没时间开泡。
48#
发表于 2009-5-21 20:54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zxl 于 2009-5-21 21:35 编辑

刚喝完901的7572,晚上光线不足,相机微距不成,只上茶汤吧

二三泡混合的汤色……汤色比较红浓,但还不是很透


六七泡混合汤色……还是比较耐泡的


七泡后的叶底……


没开闪光灯,手持1/3秒,还是糊了……是在灯泡下拍的,颜色偏红,色调偏暖,看叶底,竟然有比较绿的叶片,今年的发酵比较偏轻一些??无甚黑死叶……堆味比801的稍重,入口比较平和,茶汤也比较厚,一入口,就是那个味道、那个口感,7572就是7572,一款大益的有良好传承的熟茶,每年必收的熟茶之一……
49#
发表于 2009-5-22 19:59 | 只看该作者
和饺子的品茶作业(因无数码相机,so 纯文字版)
收到茶样以后,bird直接打开了袋子口,说要醒茶,然后两个人纠结于先喝哪一个。很纠结……
饺子发现论坛上有GG说红茶陈化的意义不大(大约是这个意思),于是决定先喝经典58。
饺子对红茶的最初认识来源于表妹从日本带回的袋装红茶,感觉口感就想过了冬的地瓜,那和红茶至今还在角落里。
茶具:盖碗,取样品1/3+,用本地纯净水,洗茶两次
第一遍,直观感觉,还是那个味道,但是柔和,而且有淡淡的甜味,一小杯喝到最后的时候,杯底能闻到余香
这种感觉持续到第四泡,第四泡后,涩味变淡,饺子撺掇bird加糖,说是时髦喝法,bird说喜欢原味的,
结局:饺子对红茶改变了看法,bird在纠结是否要买些红茶,因为汤色很吸引人

易武正山:两张迟钝的嘴巴,没感觉,只是感觉茶叶好大,饺子有时感觉是否明珠暗投

剩下的样品还在,还在休息,特别是两份7572,睡在葡萄酒杯里(谁有罐子,不用怕,砸过来吧!!)

今天试喝了茶魂,不过不算在这个主题里,很震撼,改天奉上

评分

参与人数 3积分 +9 昧币 +4 收起 理由
scallion + 3
老肖 + 2
白毛猴 + 6 + 2

查看全部评分

50#
发表于 2009-5-22 21:47 | 只看该作者
今天开泡易武正山:茶香内敛,汤水偏薄,回甘比较弱,还有轻微酸味,叶底倒是漂亮。已见勿怪!
51#
发表于 2009-5-23 02:23 | 只看该作者
19号那天回家喝干妹妹的结婚喜酒,终于能喝上今年新茶曾茶了,经过三天的品喝,已经喝完生茶部分的茶样,以下就是详细过程及自己的一些见解。
    首先,来个茶样全图及冲泡茶具吧!

一共11种茶样,其中生普6种,熟普5种。

为了更好地发挥茶本身的味道,我选择了盖碗冲泡。
    1、 前天(2009-05-20日)品试茶样有:勐库1974和国艳07易武正山两种。
      1)、勐库1974

茶汤都比较清,一看就是新茶了。

茶底很漂亮,比较粗壮,级配方面基本按一叶一芽进行,属于高挡茶类。
品喝:该茶第一入口比较苦,回甘明显(没有茶魂来得强烈),几杯过后有淡淡的甘甜(此茶是一款比茶魂要清淡些的茶)。
       2)、国艳07易武正山

此茶的名气很大,听到就想喝,所以连茶汤都无剩下拍摄,不过其特点还是记下了。
茶汤方面已经转黄了,茶底很壮很漂亮,从颜色上睇已经陈化了,此茶的第一口感很醇厚,其香气还不错,微苦,喝过后才来回甘,但有一种淡淡的回香。很不错的一款茶,怪不了,名气这么大,我认为,勐养茶里面这款品质最高。
     2、昨天(2009-05-21)品试茶样有:景迈09生普和勐库09茶魂两种。
       1)、景迈09生普

茶汤比较清

茶底属于顶级茶的级别,一叶一芽的级配,且非常幼嫩。
该茶属于清香(淡)型,入口香气十足,小许苦味和甘味,有一种入口即化的感觉,没有过多的残留,我评价此茶就有真正的“香高水路细”的感觉,是一款很适合我的茶。
        2)、勐库09茶魂

茶汤稍黄且浓,单看茶汤就不像是新茶了,但知识是新茶的话,必定是一款好劲的茶了。

茶底非常的漂亮,很粗壮,感觉芽多叶小,单看茶底就让你爱不释手(大益的茶就很小看到这么漂亮了)。
我冲此茶是按标准茶量来泡的,第一泡入口就好似食了黄连一样,苦不堪言,但甘味就拌着来,连喝几杯,整个嘴巴及喉咙都变麻木了,至少回甘半个钟。这是我有史以来喝最劲的生茶,但很奇怪的是,喝完该茶,再喝其它淡生茶或水,味觉就变了,变得很甘甜。
     3、今天(2009-05-22)品试茶样有:09大益银孔雀和06勐库有机茶两种。
        1)、09大益银孔雀

茶汤有点黄,看起来不像新茶。

茶底比较碎,叶多芽小,很不规整。
该茶的第一入口比较醇和,香气不详,就只有个苦味,过后有淡淡的甘甜,属于大众化口味的茶。
        2)、06勐库有机生态茶

茶汤看起来不是很黄,感觉不到是06年的旧茶。

但再看茶底已经是上了年纪的茶了,茶底用料很上成,芽头很多。
第一入口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,香味很悠长,挺有内涵的一款茶。值得一提的,就是传说中的“喝了出汗”,本人觉得泡浓了,就有这种现象,特别是它令脑的中驱神经受到好大影响,整个头有一种朦罩住,然后灼热的感觉,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出汗了,很神奇呢!

评分

参与人数 3积分 +15 昧币 +11 收起 理由
scallion + 9
十年尘梦 + 6 + 3
老肖 + 8

查看全部评分

52#
发表于 2009-5-23 09:15 | 只看该作者
认真拍片,真实的描述!可见兄对本次活动的支持!感谢分享!
53#
发表于 2009-5-23 20:36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zxl 于 2009-5-23 23:09 编辑

06年双江勐库有机茶(台灯下拍摄,有色差,背景是白纸)

1、干茶




2、洗茶后,第一泡叶底及汤色




3、前三泡汤色(上为第一,顺时针为二、三泡)

再近点看看


前三泡的混合汤色


三泡后的叶底

第四泡

第五泡

第四、五、六泡汤色

近点

第四五六泡混合汤色


晕~~,不经意已经拍了这么多了,后面简约点

第七八九泡汤色

七八九泡混合汤色

九泡后叶底


评价:
入口苦涩较重(可能跟我泡的浓有关系),但化得很快,然后是香气迷人,满口回甘,口里总是甜甜的(是那种清甜感)。茶叶的内含物比较丰富,六泡后口感依然饱满。很耐泡,总共喝了十三泡,九泡后汤色变淡,香、味变淡,水甜。

大家说的喝了出汗,前六泡就是这现象,额头和鼻尖冒汗,不是天气热的冒汗的那种感觉。难道这就是茶气比较足?顺带说一下,不仅仅是有机,06的母树也是一样,很有意思……

还有一点值得一提,前三泡叶底香气中带点不知的味道,三泡后没有了。(06母树也有这种味道,难道是大树茶青的那个什么“骚”味??不懂,兄弟们指点指点)

06年的有机是很不错的茶,很值得期待。
54#
发表于 2009-5-23 22:19 | 只看该作者
作业605 7572):茶样中的生茶已基本试完,剩下的三袋熟茶中,最有兴趣的当属“05 7572”了,因去年曾有品饮“801 7572”后极其失望的经历,今天对于这袋已有几年陈期的7572将带给我的感受,心中充满了问号和期待.. 曾经喝熟茶的经验告诉我,品熟,干茶量不宜太多,否则汤过浓则不易辨味。

    少许干茶入杯后,快速洗茶两遍,然后静置4、5分钟,为的是让茶样彻底润透,以便头几道汤更易出色出味。头道汤约20秒出,二道汤约40秒出,相混后汤色红褐较明亮,轻嗅,汤香柔和,小饮一口,茶汤给舌尖的第一感觉竟似圆球一滚而过(对于这个感觉,必须予以描述,因为实在独特),然后轻快的甘味、标志性的勐海香便随之而来,不浓不淡,亲切地萦绕于口内...唯一的不足是,仔细品味茶汤余韵时,仍有一丝极微弱的杂味飘忽其后,对此,我并不能辨识是所谓“堆味未尽”,还是所谓“茶仍未醒透”?瑕不掩瑜,这块陈化四年的7572,至少给我个人的感觉已是无愧“大益熟茶标杆”的称谓!看来大益7572需假以时日方能放出异彩的传说是不假的 ..

PS:小DC + 我 = 熟茶茶底细节体现不足

“熟茶”投茶量宜少.jpg (68.42 KB, 下载次数: 284)

“熟茶”投茶量宜少.jpg

出汤两道后茶底.jpg (71.72 KB, 下载次数: 298)

出汤两道后茶底.jpg

一、二道混和汤色.jpg (61.24 KB, 下载次数: 271)

一、二道混和汤色.jpg

评分

参与人数 3积分 +6 昧币 +4 收起 理由
scallion + 3
十年尘梦 + 3 + 2
老肖 + 2

查看全部评分

55#
发表于 2009-5-23 22:27 | 只看该作者
56#
发表于 2009-5-23 22:45 | 只看该作者
俺对大益的熟茶情有独钟,手里的熟茶95%是大益,剩下的就是下关的销法沱,呵呵……
57#
发表于 2009-5-23 22:57 | 只看该作者
“品熟,干茶量不宜太多,否则汤过浓则不易辨味。”

一直比较喜欢熟茶深厚的口感,还没怎么试过这种办法呢……等那天试试兄的办法,谢谢兄的宝贵经验……
58#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5-24 00:44 | 只看该作者
54# 茶鬼

老兄喝很仔细,值得学习,加分!
不妨试下浓一点的,别有风味啊!
59#
发表于 2009-5-24 18:07 | 只看该作者
本帖最后由 zxl 于 2009-5-24 19:07 编辑

作业:05年7572

05年7572,洗茶二道后,闻叶底,堆味轻微,第一泡入口,滑、润,前三泡茶汤较醇厚,舌根部有微微的凉意,有回甘。六泡后茶汤颜色变淡,口感偏甜、润,八泡后甜水。看叶底,与08和09的7572相比,比较粗老,成叶和茶梗较多。一直到喝完,喉咙里有种润润的感觉。

05年的7572和801的7572,个人感觉还是有点差别的,不知道正确与否。首先在用料上,801的7572用料较精细,掺加的茶梗比较细嫩,05的比08、09的更粗枝大叶一些。

可能是工艺和用料上的差别,个人感觉05年的7572口感偏向于润、滑,或者说茶汤入口感觉就像是喝了一口油一般,一溜而下,有种润润的感觉。801的7572,茶汤入口,有点糯感,或者说有点像喝了一口米汤,比501显得的更厚实些,可能是茶太新的原因,801入口后,舌面有轻微的麻感,喉咙里也没有润润的感觉。

个人认为,从用料和口感上,大益确实在改进,通过对比,近二年的7572的表现,也是很值得期待的。

左上为第一泡,顺时针为二、三、四泡汤色


左上为第五泡,顺时针为六、七、八泡汤色


天气不太好,加上是老相机,来张近照吧,汤还是很透的


最后是叶底


最后加一句:没有俺期盼以久的枣香,可能跟老肖干仓存放有关系……从某些方面了解到,枣香、参香什么的,好像都需要比较潮湿的环境才成……二者选其一,还是干仓好~~

评分

参与人数 1积分 +3 收起 理由
scallion + 3

查看全部评分

60#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5-25 02:16 | 只看该作者
看茶底,再放的空间还很大。
枣香参香,一般是再粗些的茶容易出现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三昧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三昧.普洱茶 ( 滇ICP备13000717 )

GMT+8, 2025-8-3 05:15
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