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文字转网络]
据说,芭沙由5个自然寨子组成,全部人口2100多。现在以种植水稻、果树为生,而在约10年前还是以狩猎为生。政府在禁猎缴枪时,芭沙人死活不交,颇有人在枪在的气势。政府考虑到芭沙人的特殊情况,破例同意他们保留枪支,但不准打野生动物。这样,芭沙就成了“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 ”。
走进岜沙,有如置身远古的部落一样。村寨建在半山, 寨门口有年轻的枪手们站着,他们没有什么表情,但是当你主动和他们答话时他们就有了很淳朴的笑容。
沿着茂密的林间小路就可进入寨子。沿途的大树下随处可见芭沙人敬神的石块、砖块等,这些是万万不可动的。芭沙人还敬畏树,所以在芭沙是不能随便砍树的。在芭沙,每出生一个孩子,家里人就会为孩子种下一棵属于他的树,当他去世时这棵树便用来制作他的棺材。但芭沙人死后不留坟丘。
在芭沙,依山就势搭建起富有特色的吊脚楼。据说,这里的建筑和日本的一些建筑相似,所以曾经有日本人来此寻根。无论站在寨中的哪条路上,都可以看到寨下的梯田, 放眼望去满目皆是美景。
岜沙男子的装扮很有特色, 光头上都挽着一个模式的发髻, 身着自染自制的无领右开衽铜扣青布衣, 大大的裤管, 佩有腰刀、火枪,整个形象如日本江户时期的武士。
芭沙男子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。发髻在芭沙苗语里叫做“户棍”,是男性成人的标志。“户棍”就是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,仅留下头顶中部的头发,盘发为髻。据说,这种装束是由苗族先祖蚩尤传下来的,芭沙人也因此自认为是最正宗的苗族。“户棍”发式是在中国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男性发式。而他们的剃头工具就是用镰刀。
芭沙妇女主要是带孩子、织布、制作蜡染。芭沙妇女用自己种植的棉花织布,再加工成蛋浆布。加工时先用蓝靛染色,然后用鸭蛋清捶布,使之发光发亮,具有金属光泽。这样的布不仅颜色好看,而且防雨。
百折裙是芭沙妇女四季必穿的衣服。裙子是纯手工的,很能显示一个芭沙妇女的工艺水平。芭沙妇女穿着长不过膝的百折裙下天劳作时很方便,她们只有在天冷时才打条绑腿,平时都是光着腿光着脚。
芭沙人离城市很近,但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传统,深信自己是蚩尤的后裔。他们坚定地称自己是“最正宗的苗族”、“蚩尤大帝的子孙”,可能正是有了这种坚定才能守护着几千年未断的传统。
告别芭沙时,我们是带着敬佩之情的,敬佩芭沙人对民族文化的骄傲、对民族文化的坚守
|